近日,袁隆平院士領銜和指導的“V兩優(yōu)2號”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(chǎn)達926.6公斤。這一成績意味著如果這種水稻能夠得到推廣,可以多養(yǎng)活四五億人,造福整個人類。中國青年報社會調(diào)查中心對1015人進行調(diào)查顯示,86.9%的受訪者關注袁隆平院士所主持的超級雜交水稻突破畝產(chǎn)900公斤一事。93.1%的人感覺當前很多青年的財富觀被扭曲,64.2%的受訪者希望成為“像棵大樹的許三多”,88.5%的受訪者認為,中國當下急需倡導“袁隆平式財富”。(9月27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是什么?當今社會,隨著社會多元化,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,不同的行業(yè)更有不同的標準。
衡量一位科學家的標準,就是看其創(chuàng)造的社會價值、科學技術的成果對社會的貢獻。袁隆平是一位科學家,他的崗位在田野,他的責任在提高水稻產(chǎn)量,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,他這樣做了,而且做得相當成功。
可對此,有財富榜將袁隆平選為“名譽富豪”,讓袁隆平身價超過了1000億元,從而讓衡量袁隆平的標準發(fā)生根本性變化,衡量科學家的標準不是社會價值和社會貢獻,而是其財富,更是金錢。
其實,這不僅是社會財富觀的扭曲,也是衡量科學家價值的變態(tài)。如今科學家的崗位似乎不在實驗室,不在田野里,不在工廠里,不在學校里,而是在講臺上,更是在炫耀聲中,在無限的財富里。對于科學的研究,對于社會的貢獻,不是看社會價值,而是看自己的價值,即獲得財富的多少。
這不僅是一些科學家個人素質(zhì)的問題,也是社會的問題,更是衡量社會財富的標準的異化和扭曲。如果一味地用1000億衡量袁隆平的價值,只能讓科學家們黯然失色,也讓社會財富更加蒙羞。關于這樣的財富,袁隆平不認可,他有自己的財富觀。袁隆平院士在回應“身價1000億元”時說,用財富衡量科學家還是太低級、太庸俗。
“袁隆平式財富”是給社會帶來的無限價值,是無價之寶,是其在努力實現(xiàn)自己生命價值最大化的同時,造福社會和整個人類創(chuàng)造的社會價值。因此,“袁隆平式財富”應該成為社會衡量財富的新標準。白峰(甘肅 職員)